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特色区域  > 正文

全球看点:大陆漂移假说是什么时候才被广泛接受的_大陆漂移假说直到什么时候才被广泛接受

日期:2023-02-23 15:45:24 来源:互联网

1、1910年的某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公元1880~1930年)无意中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岸线弯弯曲曲的形态正好吻合——非洲几内亚湾刚好填补上巴西东北角亚马逊河河口的那块突出的大陆;沿北美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入弧形地带刚好填补上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出弧形大陆。

2、他知道,早在1620年,英国哲学家法兰西斯·倍根在他的《新工具》一书中已经注意到大西洋两岸地理形态的相似性问题。

3、后来,有人作过尝试性的解释:恐怕是大断裂所致,但魏格纳感到,断裂应该是比较挺直的走向,如此大的弧曲拐弯有这可能吗?1858年,美国地质学家斯奈德,在其《地球及其奥秘》一书中将欧洲与北美的石炭纪煤系及其所含的植物化石的相似性作了对比,断言大西洋两岸曾是联合在一起的,后来分裂而漂移开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这恐怕是提出大陆漂移设想的第一人,而且有地质论据。

5、  到20世纪初期,泰勒和贝克也同时提出大陆漂移的看法,他们补充了大西洋两岸山脉起源的相似性问题并作了论证。

6、魏格纳认为这个问题十分重要,于是就着手到陌生的地质学、古生物学各领域中去寻求论证。

7、第二年,即1911年秋天,他在翻阅一本地质学著作时,发现一位地质学家提到一种被称为中龙的化石,这是一种在淡水中生活,长约30厘米的小型早期爬行动物,曾在巴西晚石炭世和南非早二叠纪湖泊中形成的沉积岩地层中找到过,它们的身体结构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确认为同属同种的动物。

8、魏格纳由此得到启发,这与50年前斯奈德提过的北美与欧洲石炭纪的植物化石的相似性问题,真是如出一辙。

9、如今两边相望的大陆被大西洋的汹涌波涛阻隔着,植物和中龙都是无法横渡的,唯一的解释是,两亿年前,大西洋并不存在,两岸的大陆是相连在一起的。

10、只是后来,大陆出现分裂,然后漂移,才能造成现今的海陆位置……,魏格纳沉思在大陆漂移的猜想之中。

11、现代大陆漂移说的提出  魏格纳又经过一年的地球物理资料搜集工作,大陆漂移的设想逐渐明朗化,1912年,发表了《根据地球物理学论地质轮廓(大陆及海洋)的生成》的论文。

12、到1915年,终于完成《海陆的起源》这本轰动地质界的名著。

13、在这本书中,他阐述了全球各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是一块完整的大陆,称之为联合古陆或泛大陆。

14、当时的大洋也只有一个,并围绕在联合古陆的周围,称之为泛大洋。

15、自中生代开始,联合大陆出现分裂,并开始漂移,于是形成目前见到的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以及南极洲等。

16、到新生代,各个大陆终于漂移到现在所处的位置上。

17、基本上稳定了现在的轮廓形态。

18、随着各大陆的分裂和漂移,裂隙逐渐加大,终于形成大西洋、印度洋这两个新生的海洋,原先的泛大洋也分成太平洋和北冰洋。

19、至此,现代的海陆面貌终于在新生代后期奠定。

20、魏格纳的设想,基本上根据以下各项资料作为论证的基础:  一、大西洋两岸地理形态及其弯曲的轮廓线,基本上是相互吻合的。

21、  二、从山脉的走向、构造地质的特点以及地层分布的情况看,北美洲纽芬兰一带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山脉,遥相呼应,同属于志留纪末期造山运动时形成的,即所谓加里东山系。

22、又如美国阿帕拉契亚山脉的东北端没入大西洋以后,延伸到英国西南部及中欧一带重新出现,也是隔着大西洋遥相呼应的,均属于二叠纪后期的造山运动所致,称为海西山系。

23、再如北美东部与欧洲西部,都分布着泥盆纪的“老红砂岩”。

24、非洲西部太古代和元古代的变质岩系与巴西的同期同类的岩系相接,构成完整的山系。

25、非洲南端的开普山脉与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山脉在地质构造与地层方面亦彼此衔接,等等。

26、魏格纳把上述两项论据,作了形象的比喻,大西洋两岸大陆好像被撕破的报纸,不仅撕破的毛边可以相互吻合,而且印刷在报纸上的文字也能拼接起来阅读而毫不费劲。

27、  三、古生物方面的证据也相当充分,除上述的中龙化石外,生活于中生代早期温暖地区湖泊或沼泽中的肯氏兽与水龙兽动物群,从中国、非洲到澳大利亚等地三叠纪地层中均有发现,从生物学特征看,属种都相同或相近。

28、这一耐人寻味的事实,只能认为中生代早期以前确实存在过一个联合古陆,后来出现分裂,大陆的漂移得到解释。

29、再如植物化石的分布,也很有说服力,繁荣于晚期古生代的舌羊齿植物群,发现于澳大利亚、印度、南美洲、非洲以及南极洲,而这些大陆目前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差甚远,植物生长的环境必须在相似的气候区域之内,由此可见,只有联合古陆的存在才有可能,现已证明,南半球各大陆古生代时期是合拼成一块,即所谓贡瓦纳大陆。

30、其他由于当时发生海浸,在这块大陆上留下无数无脊椎动物化石,而且门类众多,现亦散布在南半球各大陆上。

31、  四、古气候遗迹的论证:古生代晚期,在南半球出现过一次规模巨大的大陆冰川,至今,在南半球各大陆及印度(请注意,它们之中有些处于热带或温带纬度上,不可能出现大陆冰川的)的晚古生代地层中都能找到这些冰川的遗迹,诸如冰擦痕、冰碛物、羊背石、冰溜面等,特别从冰擦痕的方向上可以看出当时冰川的流动方向,还可以凭借冰川的流动方向将各大陆拼接起来,恢复其原先的地理位置,找到当时的南极所在地(今南非)。

32、除冰川遗迹可以指示气候外,其他如煤炭、石膏、岩盐、红色岩层等也可以指示气候,因为这些矿产或岩石的形成环境均与纬度带有关,或者说与气温的高低,潮湿、干燥等条件有关。

33、因此,将各大陆古生代晚期地层中埋藏的指示气候特征的岩石与矿物在地图上标志出来,再进行拼接,很自然地恢复了当时的纬度,也就证明联合古陆的存在。

34、  五、地球物理资料:魏格纳注意到海陆起伏曲线中的大陆台地与大洋盆地之间存在显著的高差(相差5公里),结合地壳均衡说,他认为大陆高而质轻,海洋低而质重。

35、海陆的区分并不是地球表面的地势起伏,而是大陆壳与大洋壳有本质的差异。

36、这样,大陆壳就可以漂浮在大洋壳之上,移动的可能性也就存在了。

37、  六、大地测量证据:魏格纳引用天文测量的数据认为格陵兰东北与欧洲之间,每年以35米的速度漂离,大西洋两岸的距离逐年在增加,说明从古到今,大陆漂移未曾停止。

38、  魏格纳还解释了漂移的驱动力来源,他认为有两种:一是地球自转时赤道产生的离极力,阿尔卑斯山与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即导源于此。

39、二是与太阳、月亮的引力有关,即潮汐的磨擦力,出现向西漂移的大陆,如美洲大陆,前缘受太平洋的阻力,于是挤压出科迪勒拉山脉。

40、在向西漂移时,大陆后缘会脱落出一些陆块,如亚洲和澳洲东部的许多岛屿。

41、大陆漂移说的衰落  本来,地质界在讨论地壳运动时,差不多都认为大陆与海洋的基本位置,从古到今没有什么多大变化。

42、地壳运动是以垂直的升降运动为主。

43、而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想法,无疑是一块巨石砸到平静的湖水里。

44、于是在地质界引起了热烈的争论——认为地壳运动以水平方式为主的活动论者与认为地壳运动以垂直方式为主的固定论者两个学派互不相让。

45、  1924年,以英国颇有名气的地球物理学家杰弗里斯为首的研究组首先对魏格纳的主张提出异议。

46、他们指出,把漂移说建立在地壳均衡说的基础之上是错误的,假设硅铝质地壳像冰山一样沉浮在较重的硅镁质的岩浆之上是不可能的。

47、他们以地球物理的研究新成果证明大洋底仍然是坚硬的岩石,于是向魏格纳质问: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大陆壳又怎能在坚硬的洋底上漂移?这批英国地球物理学家们又经过周密的计算,认为地球自转的离极力和潮汐磨擦力都很小,这一点微弱的力量不足以推动深厚而庞大的陆块发生移动。

48、  不久,又有实验证明,硅铝质花岗岩的熔点低于硅镁质玄武岩,如果地球温度升高到足以熔化大陆壳底层的玄武岩层并使大陆壳漂移的话,那么花岗岩质的大陆壳也就不可能保持固体状态而漂移,这是不可违背的物理定律,也给魏格纳的假说造成致命的弱点。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大陆漂移 联合古陆 地球物理 地壳运动

推荐